跳到主要內容
藏品資訊-大標題[電腦版]
藏品資訊-小標題[行動版]
:::
匜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匜藏品圖,第2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匜藏品圖,第3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匜藏品圖,第4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匜藏品圖,第5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匜藏品圖,第6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銅器

春秋後期

長26.5寬20.5高13

登錄號:102-00044

國立歷史博物館藏《匜》(館藏編號102-00044),銅鑄匜,流與持把皆鏤空雕刻虺龍紋裝飾,流口正面上方呈現一獸面紋。器身上有陽刻雙線紋。匜之名見於先秦典籍與青銅器銘文中的自名,其形狀,腹部橫截面多近於橢圓形,腹身似瓢,前有較尖的流,後多有鋬,早期多有足,由於匜形似瓢,故有學者推測匜的造型是仿自半瓢。據典籍記載,匜的用途是澆水器,墓葬中多與盤伴出。匜始出現於西周晚期,流行至戰國。觥是飲器,亦作盛器。《說文‧角部》:「觥,兕牛角,可以飲者也」。現在一般稱為觥的青銅器,其形制是橢圓形腹,圈足或四足,前有短流後有半環狀鋬,皆有蓋,蓋作有角獸首形。流行時間約在殷代中期至春秋。
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

可授權